手机版

硚口“胡妈妈”对34岁的孩子说,“别怕,我马上来!”

时间:2025-04-11 00:02:00

2024年6月,胡春莉在“阳光家园”带着“孩子们”一同开展手工疗愈课,制作端午香包。
在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的“阳光家园”,有一位特别的志愿者——胡春莉。在智力障碍学员心中,她是慈爱的“胡妈妈”;在社区残障老人口中,她是贴心的“春莉丫头”;而在众多志愿者眼里,她则是温暖人心的“阳光姐”。2011年,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残疾的胡春莉,没有向命运低头,毅然选择投身志愿服务事业。
在硚口区残联和六角亭街道的支持下,胡春莉在学堂社区创办了一所面向智力障碍人群的特殊“学校”——“阳光家园”,为残障人群提供日间照料、居家服务、康复训练、职业康复等服务。12年来,她始终坚守在“阳光家园”,为智力障碍学员和社区残障老人撑起一片充满温暖与希望的天空。
“阳光家园”里的“胡妈妈”
“晓晓(化名)怎么了?别怕,胡老师马上来!”在“阳光家园”里,学员晓晓因与他人发生冲突而情绪失控。晓晓今年34岁,智力障碍,反应略有迟缓且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一位急性子的店老板在交谈中无意间伤害了晓晓的自尊心,敏感的晓晓感到被轻视,情绪瞬间爆发,砸坏了店内的物品。当民警介入处理并询问晓晓是否有联系人时,晓晓毫不犹豫地报出了胡春莉的电话。
晓晓是“阳光家园”成立之初的第一批学员,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初来时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着。胡春莉注意到了这个“特别”的“孩子”,主动与晓晓交流,教他读书、做手工。渐渐地,晓晓从最初的抗拒到愿意参与游戏,甚至主动向胡春莉打招呼,这些细微的变化让胡春莉倍感欣慰。
“用刮刀轻轻刮下白色颜料,再用手团成球,放在画纸上。”每到绘画疗愈课时,学员们都会早早来到教室,准备好画笔和画纸,在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心理绘画疗愈、锻炼口语表达……胡春莉开设的课程内容相当丰富,从最初根据学员兴趣设计游戏,到根据学员的康复需求和特长开设系统课程,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学员们在学习与锻炼中不断进步。
“他们的心智停留在孩童阶段,这让他们始终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世界,活在一个独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天地里。”胡春莉将这些平均年龄已达30岁的智力残障人士当作孩子般耐心照顾。这些在常人眼中喜怒无常、难以沟通的“孩子”,也对胡春莉敞开心扉,甚至产生了深深的依赖,并亲切地称她为“胡妈妈”。截至目前,“阳光家园”已帮助100余名智力障碍人士融入社会。
2024年3月,胡春莉化身阳光妈妈带领辖区青少年开展植物认领活动。
社区残障老人的“春莉丫头”
“婆婆,今儿个的饭菜我都给您摆桌上了,看还有啥缺的,明儿我给您捎来。”每天一大早,胡春莉就会来到64岁独居残障老人杨慧华的家中。杨慧华老人十几年偏瘫不能下楼活动,“春莉丫头”每周都会帮老人去超市采买物品,定期带理发师志愿者上门为老人理发。不仅如此,她还隔三岔五地组织“阳光家园”学员们为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每次听到老人们叫我‘春莉丫头’,我就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只要他们日子过得好、过得开心,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胡春莉常说道。
“我都快八十岁了,真没想到如今还能‘看’电影呢。”学堂社区里,76岁高龄、视力障碍的余翠兰老人满怀感慨地说。在学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四楼,专门设立了一间“梦想剧场”,专门为社区残障人群播放视频和电影,共享欢乐时光。然而,对于像余婆婆这样视力受限的长辈来说,这份欢乐似乎总是隔着一层难以穿透的“薄膜”。
得知这一情况后,胡春莉的心中立刻浮现出市残联交流会上提及的“盲人影院”。她迅速行动起来,在武汉市残联就业中心的支持下,胡春莉组织电影解说志愿者,为视力残障的观众带来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电影解说。
但如何让盲人居民安全地抵达“梦想剧场”?又成了社区一大难题。由于做导盲随行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引导盲人行走、下楼、进门、入座都有专业的动作与语言。胡春莉一边联系高校邀请爱心志愿者,一边又请来武汉市残联的专业老师为志愿者进行导盲培训,最终一支专业的导盲随行志愿服务队成立,为盲人居民安全地抵达剧场“保驾护航”。“我们不仅要照顾盲人朋友们的日常生活,还要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胡春莉说。
2024年2月,胡春莉指导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
志愿者们心里的“阳光姐”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剪纸……”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志愿者老师小李正为学员们上课,学员们时不时抬头观察老师的动作,时不时低头专注模仿。2023年,在一次助残志愿服务中,小李认识了胡春莉,现在他和同学已经成为“阳光家园”的志愿者老师,每周都会过来上课。“虽然路上需要一两个小时,但当我们真正了解他们,尽自己所能帮助到他们,我觉得很有意义。”在胡春莉的组织带动下,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武汉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们纷纷加入“阳光家园”。“在倾听他们成长烦恼的同时,我也希望能用自身经历去鼓舞他们。”
“当胡春莉找到我的时候,我是很惊讶的,不知道她能和我有什么合作。没想到现在她那里成了我稳定的配饰货源了。”2023年,为了让手工课换取实打实的收入,获取劳动价值,胡春莉主动联系到汉正街的服饰商户,带领“孩子们”接单,做起了服装配饰和其他小商品。“做配饰赚的钱全数发到了‘孩子们’手中,也不指望他们赚多少钱,主要是为了树立他们的劳动意识和金钱观,便于他们以后融入社会。”胡春莉说。
学员们在这里学会了自理,老人们在这里感受到了温暖,志愿者们在这里找到了奉献的意义……
年复一年,胡春莉在“阳光家园”默默耕耘,她的身影成为这里最坚实的依靠。她教会了“孩子们”自理,更教会了他们如何勇敢地面对生活。对于社区的残障老人,胡春莉是生活的帮手,更是心灵的慰藉。
2021年12月,胡春莉带领阳光家园残疾人开展冬至日包饺子活动。








来源:中国志愿

出品:中共硚口区委宣传部 硚口区融媒体中心


传播硚口好声音

讲述硚口好故事



即日起,这一便利服务措施全国推广


总投资127.15亿元!1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这些药,别一起吃!有人确诊急性肝损伤!


分享

收藏

在看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