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梓薇
4月10日,潮州市公布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4年潮州市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4.97亿元,接待国内游客854.83万人次。查阅往年数据,2017至2019年潮州全市年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0%、30.5%、29.5%,基本稳定在30%左右。与这三年相比,2024年的同比增速明显放缓。

再来看社交媒体上游客的反馈。部分网友发布了“牌坊街避雷”“吐槽牌坊街体验感”的帖子,“槽点”聚焦同质化、溢价严重、业态单一等,建议潮州警惕过度商业化问题。
放眼全国古城旅游趋势,从需求侧看,当下,走马观花的景区景点观光打卡式旅游已成过去,游客对个性化深度游的需求增加。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走街串巷中看尽市井百态,通过“城市漫步”沉浸式深度游,以慢节奏了解一座城市。国内不少地市统计数据表明,游客在古城停留的时间变长了。2024年,中国联通智慧足迹大数据显示,与2023年同期相比,游客在文旅景点平均驻留时长从3.4小时延长至4.2小时,停留超过4小时以上的游客占比也从33%提升到40%。
从供给侧看,游客从观光游转向深度游,倒逼国内古城古镇文旅业态转型,国内已有部分古城古镇开创先例。成都崇州市街子古镇“味江·九州实景江湖”景区新推出了数字化寻宝剧本游《陆游密码》,将现实中的景观、牌匾、建筑等历史人文和非遗变为一道道谜题,串联起崇州市的景区、古镇、博物馆、林盘、湿地、非遗等文旅资源,强化多业态联动,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将单纯的旅游观光变为主动参与的文化体验之旅,将千篇一律的文化介绍和景区攻略变为具有沉浸式体验感的探索之路。
但对于更多的古城古镇来说,高度同质化、过度商业化正困扰着它们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于,凤凰古城“十店九个拍写真”“酒吧巨吵”劝退不少游客,而丽江古城甚至因商业化带来“酒托”“宰客”等现象被原国家旅游局严重警告。
种种前车之鉴给潮州古城敲响警钟:警惕过度商业化挤压原住民的生存空间,破坏“活着的古城”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细数家底,潮州作为岭东首邑,自古人杰地灵、商贸繁华,有“岭海名邦”“海滨邹鲁”美誉。潮州古城文化底蕴深厚,除了各级文物古迹,还有69个非遗展览馆、15个大师工作室、34家“博物馆之城”系列馆,加之古城内近5万居民仍在居住,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生活场景,更是古城丰富宝贵的旅游资源。建于1000多年前的潮州古城,是潮州文化遗产的核心承载地,是目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保存最完整、文物最丰富、形态最活跃的府城。世界美食之都、工夫茶文化之乡等标签的加持,让探寻“中原古典文化橱窗”、体验潮人慢生活成为旅游焦点。

商业业态应该与历史底蕴互促共生,而不是任由利益驱动一味消费古城名片。潮州应实施古城商业业态准入机制,营造良好的休闲消费空间,通过政策引导业态升级。
首先应构建多层次差异化商业准入机制。实施分区管控与业态配比:在核心保护区,严格限制低端零售,如同质化旅游纪念品、快消品,优先引入非遗工坊、文化体验空间、高端民宿及在地餐饮老字号;在周边街巷的缓冲区,保留社区超市、药店等便民商业、文创集合店、轻餐饮等业态,配套公共休息节点;在外围协调区,盘活设置商业综合体,承接大型餐饮、停车场、旅游服务中心等功能,疏解古城核心区压力。
其次,可制定准入资质审核机制,开展古城商家文化契合度评估。入驻商家需提交“文化适配方案”,说明如何将潮州元素融入空间设计、产品或服务流程,并设立含非遗传承人、建筑师、民俗学者在内的专家委员会进资质评审。
再者,可建立动态退出机制。对目标经营实体实行年度“文化—商业—社会效益”三维考核,游客投诉率超过一定比值、擅自改变经营内容、随意外挂广告店招破坏建筑风貌等将触发退出条款,空置店铺由政府定向招商。
同时,还要引导商家以主人翁心态经营,树立自身发展与古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观念。可通过技术赋能、利益捆绑等方式,将商户发展深度嵌入古城生态系统,建立“商户自治积分制”降低违规率,实现商业活力与文化传承的动态平衡。

空间上,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可在牌坊街两侧的骑楼商铺进行立体空间分层设计,在营造主客共享的消费场景。如地面层保留传统商铺,设置“一店一主题”的文化橱窗,二楼及以上可改造为复合空间,白天作为社区学堂,夜间或可为文化沙龙,纵向分流且丰富市民游客体验场景,街角可利用闲置墙垣打造“方言墙”“潮乐互动装置”,增强在地文化渗透。
时间上,可实施古城节奏的智慧调控。早市时段,划定临时摊位供本地菜农、早餐摊贩使用,保留早市市井气息;日间分流,将2.33平方公里的古城旅游扩展到韩江沿岸以及桥东片区,通过智慧导览系统推送错峰路线,将团队游客引导至外围景点,减轻核心区瞬时压力;夜间活化,开发“古城夜游”动线,联动灯光秀、茶楼戏台、南较路夜宵排档,扩大消费空间、延长消费时段。
潮州还可以通过社区利益共享机制,国有房产商铺控制租金的同时,建立商铺反哺机制,要求商户将一定比例的营收投入“古城社区基金”,以立法方式透明公开防止贪腐,专项用于民居修缮、公共设施维护等。此外,增加古城居民福利,例如发放“古城邻里卡”,本地居民凭卡享受特定商户折扣、文化活动优先预约通道,提升居民古城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潮州古城,应是主客共享的古城。当远道而来的游客透过生生不息的文脉触摸“活着的文化社区”,居民乐享安居延续古城烟火,商家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而非破坏者,千年古城回归最真诚的一面,用最沁人的一缕工夫茶香回应时代命题:真正留住游客的不是网红店、打卡墙,而是文化血脉中永不停息的心跳。
相关阅读:
南方观察|潮州古城,谁的古城?
【作者】 刘梓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