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六旬患者二尖瓣生物瓣衰败,广东专家用微创手术替代二次开胸

时间:2025-04-03 19:37:00

二尖瓣生物瓣衰败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传统的外科二次手术治疗因患者组织粘连严重、分离困难,往往创伤大、风险高、难度大。而“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植入术”避免了再次开胸的创伤,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新选择。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王景峰教授、陈样新教授组织多学科团队,采用微创“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置入术”成功治疗了一名63岁患者。

手术团队合影

63岁的龙伯3年前因二尖瓣穿孔在外地接受了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然而,近几个月来,他频繁出现气促症状,活动耐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为寻求进一步治疗,他找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专家陈样新教授门诊就诊。

通过详细问诊、查体和检查,陈样新教授确诊龙伯的生物瓣发生衰败,导致二尖瓣轻度的狭窄和严重的关闭不全,并已严重损害了心脏功能。

对于二尖瓣生物瓣发生衰败的患者,接受再次的外科瓣膜置换是一种治疗方案。但对于老年患者,二次开胸面临着几个问题:首先是组织粘连严重,使得解剖变得更加困难,从而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其次是因组织粘连和解剖变异等原因导致开胸过程中存在误伤心脏、大血管以及其他脏器组织的可能性;再者,因为术中需要分离粘连的组织,术后可能会存在出血较多的情况,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需要再次开胸进行止血。此外,二次开胸手术还可能导致其他一系列并发症,例如伤口愈合不良、胸骨骨髓炎、胸腔积液以及肺栓塞等。

考虑到龙伯年龄不小,再次手术的风险和难度均大幅增加,患者本人及家属更是坚决拒绝再次外科手术。为此,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和陈样新教授组织团队,联同心血管外科、麻醉科等专家共同讨论,最终决定采用微创的“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置入术”这一最佳解决方案。

3月31日上午,专家团队为龙伯成功实施了“二尖瓣瓣中瓣植入术”。由于患者原生物瓣前叶较长,为尽量减少对流出道的影响,团队采用国际先进的Lampoon(瓣叶切割)技术,在体内精准切割二尖瓣前叶,使新瓣膜植入后不易对流出道产生影响,同时大大提高了新瓣膜的贴合度。

经过近2小时的精准操作,新的瓣膜稳稳地植入衰败的瓣环上。术中心脏超声显示,二尖瓣返流几乎完全消失,瓣口面积2.3c㎡,跨瓣压差为4mmHg,瓣膜功能良好。

据悉,陈样新教授带领的心脏瓣膜团队是华南地区首个独立开展二尖瓣经导管缘对缘修复(TEER)的团队,是华南地区首家TEER区域培训中心,也是国内首家常态化开展三尖瓣TEER手术的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 王诗琪 通讯员 黄睿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