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期主义者的坚定,干好难而正确的事”,东部某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引发广泛共鸣。“长期主义”理念也为新时代组织工作提供了深刻启示。组织工作如棋局,落子当谋百年计;组工事业似长河,行舟贵在稳驭舵。面对新使命、新挑战,组工干部尤需涵养“长期主义”思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干部选用、基层党建、人才发展三大领域深耕细作,方能书写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组工答卷。
干部选用当如“育苗成林”,戒“揠苗助长”,求“根深叶茂”。育才造士,为国之本。然而当下少数地方片面追求干部年轻化“指标”,重“速成”而轻“历练”,导致“墩苗”变“拔苗”“镀金”成“镀锌”。组工干部当深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道,构建“蹲苗—壮苗—成材”全周期培养链。政治上须严把“育苗关”,以夯实理论基础筑牢信仰之根;实践上需深耕“墩苗田”,通过招商引资、信访维稳等吃劲岗位锤炼筋骨;管理上要搭建“成长梯”,建立“能上能下”动态机制,让干部在“阳光雨露”与“风吹雨打”中自然生长。唯有如此,方能育出扛得住风雨、经得起考验的栋梁之材。
基层党建当如“夯基垒台”,弃“盆景摆设”,筑“四梁八柱”。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层党建若只求“示范点”光彩夺目,忽视“薄弱点”提质增效,便是本末倒置。组工干部当以“工匠精神”精雕党建“基础工程”:在覆盖上做“加法”,推动“两新”组织、楼宇商圈党组织应建尽建;在弱项上做“减法”,对软弱涣散党组织“把脉问诊”“靶向治疗”;在效能上做“乘法”,将党建与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红色引擎”真正驱动发展。焦裕禄治沙、谷文昌造林,皆以“滴水穿石”之功成就千秋之利。组工干部亦需有此恒心,一锤接着一锤敲,终将筑牢党执政大厦的坚实地基。
人才工作当如“浚源活水”,远“竭泽而渔”,谋“水美鱼肥”。济济多士,乃成大业。若人才政策止于“重金抢人”、疏于“生态留人”,终将陷入“引才—流失—再引才”的恶性循环。组工干部当以“筑巢引凤”的远见,构建“近悦远来”人才生态。政策上需“浚其源”,打破学历、职称等“硬杠杠”,以“揭榜挂帅”让真才实学者脱颖而出;服务上要“活其流”,解决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让人才安心安业;机制上须“固其本”,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良性循环。唯有视人才如“活水”,方能成就“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气象。
组工事业,从来不是百米冲刺的“竞速赛”,而是薪火相传的“接力跑”。新时代组工干部当以“朝受命、夕饮冰”的紧迫感谋长远,以“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干实事,在“潜绩”与“显绩”的辩证中锚定方向,于“小我”与“大我”的取舍间彰显境界。时间终将证明:唯有做“时间的朋友”,坚定“长期主义”,方能以组织工作之“稳”,助事业发展之“进”,成就民族复兴的“千秋之业”。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冷连勋(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