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制/刘子恒 王思宁
纵览新闻记者 彭文君 李见
清明时节,河北肃宁烈士陵园。
松柏静默,低云含悲。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副教授带着两名学生,和肃宁县研究雪村战斗历史的老人一起,将一摞精致的相框依次摆放在雪村烈士纪念碑前的青石阶上。11个被复原的烈士容貌像依次排开——眉眼间或刚毅或温润,却都带着未脱的稚气。
又是一年清明时,距离迁移雪村战斗烈士墓,挖掘出怀抱82年前女子照片的烈士遗骸已过去将近一年。这张照片中的女子是谁?长眠的烈士又是谁?这一年来,“帮无名烈士点亮回家路”的努力,我们从未停止。

复旦大学考古研究院团队在雪村烈士墓前送上鲜花。摄/李见
82年后的重逢
2024年4月10日,肃宁雪村战斗烈士墓迁移现场,当工作人员轻轻拂去31号烈士遗骸胸前的最后一层浮土时,一枚锈迹斑斑的小圆镜突然折射出微光。现场骤然安静下来——镜片的夹层里是一张年轻女子的照片。
女子约莫十八九岁,短发齐耳,眼眸清亮,衣襟的褶皱与嘴角的笑意凝固在按下快门的瞬间。而怀抱照片的战士,时隔82年,臂骨仍保持着攥紧在胸口的姿势,仿佛要将最后一丝体温注入这张方寸大小的照片。

肃宁雪村战斗烈士墓中31号烈士怀抱的照片。供图/肃宁融媒
她是谁?是牺牲烈士的爱人,还是家人?无论如何,一定是这位烈士最牵挂的人,才能让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照片紧紧抱在胸口,一抱就是82年。这一幕,令挖掘现场的所有人泪目。
这场跨越时空的“重逢”,揭开了一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
1942年6月8日的雪村突围战,是冀中抗战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在日军重兵合围之下,八路军冀中军区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身中27弹壮烈牺牲,政委王远音双腿被炸断后,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殉国。千余名平均年龄不足19岁的战士以血肉之躯殊死抵抗,最终仅百余人突围。
据附近村庄的老人回忆,战斗结束后,百姓们含泪拆下自家炕席,裹住烈士遗体就地安葬。由于战事紧急、档案散佚,这些为国捐躯的战士成了无名英雄。
“她是谁”的叩问
2024年4月12日,得知消息后,纵览新闻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探寻照片背后的故事,并采写了独家深度报道《一张黑白照片,一份深埋82年的牵挂》。
“穿越时空,震撼人心!”“你为国捐躯,我们要为你找到亲人。”“为无名烈士寻亲”的呼声瞬间席卷全网。那张被战士以生命守护的女子照片,在网络时代引发裂变式传播。河北革命军事馆筹建办公室工作人员连夜调阅上千份档案,翻遍军史,寻找雪村战斗的点滴记录;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对照片进行了纳米级的CT扫描;南京的TR美术工作室为照片中的“她”做了修复;无数网友留言提供雪村战斗英烈线索,想为烈士寻亲出一分力……

TR美术工作室修复好的原图。供图/居旭东
然而,除了怀抱照片的31号烈士,雪村烈士墓还安葬着上百位无名英雄。这么多英雄背后,又岂止这一个“她”!怎么能挖掘出更多线索,还能为烈士们多做些什么,这些问题摆在所有人面前。
一个人、一家媒体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4月28日,纵览新闻联合新京报、潮新闻、极目新闻、扬子晚报、山西晚报等全国12家主流媒体、数十名记者,一起为烈士寻亲。循着网友们在社交平台写下的留言,山西、天津、北京、南京……哪里有线索,合作媒体就第一时间派记者赶赴现场采访,先后刊发数十篇报道,并同步在全国12家主流媒体发布。
无法止步的寻亲之旅
2024年9月25日,纵览新闻与复旦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由纵览新闻募集资金,委托文少卿团队对31号烈士在内的雪村战斗烈士遗骸展开研究工作,通过人类骨骼考古方法,采集每个烈士遗骸的生理特征和病理特征,并以此为基础鉴定烈士的性别、年龄、死因及其生前所遭受的创伤。
借助科学手段,那段尘封的历史被撕开一道缝隙。2025年1月6日,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通过纵览新闻,向社会公布肃宁雪村战斗7位烈士的容貌复原图。加上2024年12月31日公布的编号“M45”的烈士容貌复原图,首批8位肃宁雪村战斗烈士容貌复原图全部对外发布。

到目前为止已完成面容复原的11位雪村烈士。来源/纵览新闻
沉睡的英魂第一次有了清晰面容:M49号烈士眉骨陡峻如刀削,M45号烈士则被还原成眉眼温润的圆脸青年,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太年轻,像是刚从大学教室里走出来的学生。
这次清明节前的祭扫,文少卿团队又带来了新的信息:雪村烈士遗骸DNA样本已全部完成提取,正在与全国英烈DNA数据库、公安数据库样本进行交叉匹配;通过锶同位素分析技术,基本可以确定,长眠于墓中的上百名烈士,大多来自山西。
如今,文少卿团队正在抓紧完成其余颅骨完整烈士的容貌复原工作。根据计划,所有雪村战斗烈士的容貌复原图及DNA等信息将在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集中展出,英雄的故事将被更多人知晓。

雪村战斗烈士墓无名英雄纪念碑。摄/刘子恒
清明时节,春风又吹绿了雪村战斗遗址的一草一木。长眠的烈士们,安享着宁静而又祥和的时光。前来祭扫的人们,似乎能看到那些年轻的身影,从1942年的硝烟里走出,走向麦苗青青的原野。
为烈士们寻找家人的行动还在继续,这场寻找注定漫长,却似乎不再艰难:当科学之光照亮被战火吞噬的青春面庞,当千万条感人又有力量的留言在互联网上汇成星河,当祭扫的鲜花在雪村战斗烈士纪念碑前开得炽烈,寻找本身已成为一场跨越时空的告慰——
我们可能不知道你是谁,但我们知道你为了谁。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