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气象博物馆火了!春暖花开去踏青,海派寻源了解一下

时间:2025-04-05 18:34:00

春暖花开去踏青。日前,徐家汇源景区特意开设“海派寻源巴士之旅”,带领游客入历史深处,开启一段闪烁着“科技之光”的寻源之旅。

为了这趟春日之旅,他们已经策划许久。希望用好气象博物馆等平台,整合气象部门、科研机构资源,加强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推动全民科学素养提升。

徐家汇源景区运行管理部主管顾钰燕介绍,为使来访徐家汇源的游客更加直观体会徐家汇百年科技的源起,将徐家汇观象台,也是大家熟悉的上海气象博物馆、上海天文博物馆、上海地震科普馆等点位“串珠成线”,驾驶一辆独一无二的游览巴士,从徐家汇到佘山,共同探索历史“风云”深处,开启一段闪烁着“科技之光”的寻源之旅。

不仅路线的设计讲究故事性,招募的游客也覆盖全年龄段,亲子家庭、Z世代青年齐聚一堂,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

首站来到上海气象博物馆。坐落于徐家汇源景区内的徐家汇观象台旧址,初建于1872年,为中国沿海第一座观象台,又被誉为“远东气象第一台”,150多年来从未间断对上海的气象观测。这里记录的每一个重要历史瞬间、每一个发展足迹,都展示了上海近现代气象科学的漫长历程。徐家汇观象台成立之初主要从事气象和地磁的研究工作,后来陆续发展了天文、地震等多学科的研究。

跟随着海派寻源巴士,大家来到了旅程第二站——位于松江佘山的上海地震科普馆。1874年,徐家汇观象台开始地磁观测,1904年新增了地震观测,开创了我国现代地球物理观测的先河。百年来的观测成就而今在佘山地震监测中心站得以传承和发展,上海地震科普馆讲述了这段弥足珍贵的观测历史,保存的爱丽奥特磁力仪(1879年英国制造),维歇尔地震仪(1909年德国制造),画在清朝时期《皇朝直省地域全图》上的地磁图和多幅大地震的波形记录图,更是为这段观测史增添了一笔不可磨灭的色彩。

第三站上海天文博物馆让现场的大朋友、小朋友兴致盎然。讲解员告诉记者,这儿与徐家汇观象台的联系密不可分。原来,在徐家汇观象台各部门日渐成熟之时,传教士也对天文观测有了初步想法,希望增设天文部,并安装专业的天文望远镜。

1899年传教士前往巴黎采购望远镜,但由于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土质较为松软,而大型望远镜对于稳定坚固的地基有特殊要求,因此传教士们选中了上海西边的一座小山,就是佘山,随后他们开始在西佘山平整土地,开始建造天文台,并将这台大望远镜安置到了佘山山顶。“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佘山天文台。”

佘山天文台拥有一台1898年在法国制造的40厘米口径双筒折射望远镜,它是中国最早的大型天文望远镜,同时也是当时亚洲唯一的大型天文望远镜。

旅程中,小朋友们最是好奇,仰着小脑袋不断打量大大的望远镜,恨不得自己上去瞧一瞧。

大一点的孩子告诉记者:“在刚刚气象博物馆的参观中我们知道,首任台长叫蔡尚质,开创性地开展太阳黑子、星团摄影等研究。所以佘山天文台拍摄了7000余张天文照片,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天文影像资料库。”他还立志,自己长大后也要从事相关事业。

在这里,还收录了14万颗恒星数据,为国际天文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气象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天文台在1910年和1986年两次观测了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一颗周期彗星,每隔76年回归太阳附近。世界上至今只有少数天文台观测到哈雷彗星的两次回归。”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