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清明节脚步的临近,祭祀活动进入高峰期,火灾隐患也随之急剧攀升。为切实提升公众消防安全意识,普及科学防火知识,临平消防大队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清明祭祀用火安全实验大揭秘”活动,通过三组模拟实验,揭秘清明祭祀中的消防安全隐患,并示范正确处理方式。

野外祭祀:明火暗藏“杀机”
在野外祭祀消防安全实验中,消防员首先模拟了有风环境下点燃香烛的场景。当蜡烛被点燃后不久,一阵微风拂过,蜡烛瞬间倾倒,短短几秒内,火焰便如“饿虎扑食”般将周围的枯叶杂草引燃,现场测温显示,此时火焰温度已飙升至578.8℃。
紧接着,纸钱焚烧实验登场。同样在有风状态下,未燃尽的纸钱灰烬被风裹挟着飘向周边杂草堆,仅仅5秒,熊熊烈火燃起,杂草等可燃物迅速被点燃,温度也急剧上升至508.5℃。
实验人员紧急提醒:“干草的燃点仅在150℃至200℃,木材燃点是250℃至300℃,而烧纸时的温度远超草木植被燃点,所以在林地、草坪等地祭扫,稍有不慎,烧纸随风飘散,火情一触即发。”

居家祭祀:疏忽酿大祸
居家祭祀消防安全实验将场景切换至室内。首先,模拟燃香不小心掉落至床单的情况,随着燃香的坠落,床单上立刻出现了明显的灼烧痕迹,并迅速燃烧起来。
随后,蜡烛倾倒掉落至可燃物的模拟场景更是让人揪心。蜡烛倒地后,火焰快速点燃下方的床单等可燃物,火势逐渐扩大,床单很快被烧出破洞。
对此,实验人员郑重告诫:“在家中使用蜡烛、香时,务必有人看护,若需暂时离开,一定要确保其完全熄灭,切勿将它们放置在阳台、窗户等易掉落位置,稍有疏忽,极易引发火灾。”

灰烬处理:“余烬”复燃风险大
灰烬处理安全测试环节同样不容小觑。消防员先将纸钱焚烧,测温枪显示当前纸钱温度高达476.9℃。接着模拟将看似熄灭的未燃尽灰烬倒入装有枯叶杂草、废纸等可燃物的垃圾桶内,刹那间,桶内可燃物被瞬间点燃,火势逐渐变大。
“在祭祀过程中,看似熄灭的灰烬其实还存在一定潜在风险,在遇到可燃物时仍会复燃。”实验人员强调,“因此,在处理此类灰烬时,应确保其燃烧殆尽,并冲水冷却。”
消防员亲授灭火“秘籍”
面对突发火情,如何正确应对?消防员现场示范了正确处置方式。
如果身边有灭火器,可按“提、拔、握、压”四步操作:首先提起灭火器,保持水平垂直状态,摇晃数次使干粉松动;接着拔掉金属环(若为插销式,则需先拔除插销另一头的铅封);然后瞄准火源,一只手握住喷管前端控制方向,另一只手提起提把;最后压住开关,喷出干粉灭火。
灭火毯也是灭火“利器”,它能有效隔离热源及空气,扑灭火势。但购买时要注意辨别真伪,避开无检验证明、无厂名厂址、无品牌型号的“三无”产品。
倘若身边没有灭火器,还可以就近使用水湿毛巾、沙土进行灭火。
清明时节,焚香、烧纸等祭祀活动频繁,又逢春季气候多变、大风天多,火灾事故极易发生。杭州消防呼吁广大市民:清明期间,安全用火,文明祭祀,防火先行,莫让一时疏忽酿成大祸。